1989年,石学利毕业后继承父业,进入新黄金城集团1701vip三公司成为一名管工。近三十年来,他保持着对技艺的热情和执着,刻苦钻研,不断创新,解决了许多施工难题,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管工技师、公司劳模、公司管工第一技术带头人、延长集团技术创新先进工作者。
正在建设中的山东青州中化弘润催化重整联合装置施工现场,石学利自主开发的移动式试压台,在这里派上了大用场。以前试阀门,六七个人每天最多试二三十台;现在用这个试压台,只需3个人操作,一次试六到八个,一天试七八十台,工效提高1倍以上,且构造简单,拆卸、移动方便,适宜直径500毫米以下各种管道和阀门试压。此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无论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就会取得成就、出类拔萃。这种用心,对石学利来说,就是他的初衷和善于琢磨的好奇心。化建野外作业环境艰苦、工机具比较落后、劳动强度大、施工成本高,他常说,若能通过技术创新减少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人兄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该有多好呀!
思路决定出路,想法支配行动。善于对施工方法、机具琢磨、创新的精神动力,激励着石学利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过去安装压缩机组时,由于进出口工艺配管施工达不到无应力要求,常常导致机组试车过程振动超标,不能一次开车成功。针对这种情况,石学利根据管道投运时产生热膨胀位移的原理,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出适合现场支吊点安装的偏位数值,总结出一套压缩机组管系统无应力配管的施工工艺,确保了大型机组一次试车合格率达到100%,应用推广后,极大地缩短了试车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2013年6月28日,石学利带领班组正在榆能化DCC装置试车,兄弟单位为甲醇合成器单元安装的压缩机,由于应力引起振动,连续两次开车都不成功。受公司委派,石学利和其他技术人员共同会诊,随后他根据自己总结的无应力工艺安装实践经验指导安装单位对管道、支架弹簧、焊口、连接法兰进行修正,最终经设计单位验算、严格检查,开车成功,且提前一个星期完成原计划一个月的调试任务,得到业主和延长集团公司在场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爱岗是职业操守,精业是职业水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石学利,总能想方设法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2010年,榆林炼油厂1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工程工期紧、工作量大,交叉作业抢场地的矛盾突出.针对工艺管道安装工作量大、管径粗、材质复杂的情况,石学利在装置区外围设置了预制场,利用管道工厂化技术提前预制,将预制深度由原来的30%—40%提高到60%-80%,有效化解了交叉施工矛盾,提前15天完成60000米大口径管道、阀组等安装工作量,节省人工、机械成本费35万元。进入冬季后,气温骤降,他及时组织人员采取临时围挡、加热、制作龙门架、倒链吊装等措施,轮班作业,保障了工程按期完成,得到业主和总承包方的一致好评。
随着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建筑施工材料日新月异,施工压力很大,石学利经常教育班组成员,企业发展要有创新精神、要有钻研精神,我们要自觉加强学习、交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参加工作至今,石学利除先后参加延安炼油厂每年150万吨常压装置、重整加氢装置等30多项工程建设。
除自主开发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型专利授权的《移动式试压结构》和《移动式阀门试压台》这两项实用技术外;石学利还编写了《多层管廊架内单轨小车运输管道工法》,被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授予全国化工施工工法;他还在榆炼连续重整装置施工中推广应用《石化装置铬钼钢厚壁管道安装施工工艺》、《塔类设备现场组对安装工艺标准》、《提高塔类设备塔盘安装一次合格率》等QC成果。这些专利、工法先后在榆炼180万吨催化技改及配套项目、榆能化150万吨/年DCC项目、山东东营联合石化400万吨/年常减压项目及中化弘润催化重整等多个项目广泛使用,本专业工效提高40%以上,同时还节省了人工费、机械费150余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作为一名技术骨干、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把我所掌握的专业技术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年青一代,使化建事业后继有人,为企业做大做强贡献力量。”
——石学利的话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他的传、帮、带下,一大批年轻的技术骨干脱颖而出。他的徒弟中,薛平飞、郭浩旭、侯守国等已经进入技术骨干及管理骨干岗位工作,赵利友、李亚军、王彦永现已成为工长,任高峰、杨航超已成为分公司项目经理及项目总工。
石学利同期声:参加工作三十多年了,我的体会是用心做事,用心工作,多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才能展示更好的工作风采。
石学利妻子同期声:他这个人有时间的话,对家里照顾挺好的,我和孩子都很感动。
凭着家人的鼓励、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靠着自学、不断进取的精神一路走来,石学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工人楷模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