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正茂少年时代转瞬即逝,而立之年已悄然降临。回望三十年,自己成长的三十年恰好是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步伐一步步前进的三十年。这三十年我与改革开放血脉相连,从一个蓬头稚子成长到现在,祖国也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国富民强令世界刮目相看。每一步成长变化都伴有成功的喜悦,感慨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想通过我的三个十年生活变化感谢祖国。
在我成长的第一个十年里,是一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邻居有位八十多岁的老爷子,生日那天家里人给他做了一个香喷喷的白面锅盔,他藏在墙洞里舍不得吃,在他拄着拐杖去大槐树下与人们闲聊时,我们把锅盔偷出去藏在草垛旁吃光了。那个香味至今回味悠长!第一天上学却没有一件女儿家穿的衣服,哥哥们穿过的母亲就给我改一改接着穿,同学们一说我就回家哭。记忆中妈妈经常在夜里坐在炕头上用搓好的棉花条纺线,再织布做衣裳。后来在供销社工作的大哥,用布票买了一块花布,妈妈给我做了件新棉衣,那件棉衣我穿了好几年,直到小得不能穿了。
那时,村里仅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晚上大伙都挤到村大队去看电视,为了看《血凝》、《排球女将》,下午就跑到村大队等,几个小孩吱里哇啦嘈嘈,吵得大队管理员不得不把电视打开,电视里一个漂亮的外国女人在讲英语,虽听不懂,却都乖乖的一人坐一块砖头认真看,酷似能听懂!唉,那时候如果跟着“FOLLOW ME ”学,英语肯定顶呱呱啦!呵呵,遗憾!
第一个十年就在这样的懵懂中过去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人多,分到的田地也多,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家里开始种农副产品,还办了一个小商店,结束了村里仅有合作社商店的局面。商店开张一年后,生意不错,家里又添置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哥哥专门在门口用砖砌了一个墩子放电视机,方便街坊邻居观看。三哥还订阅了《陕西科技报》、《陕西农民报》。
上初中了,学校离家远,中午不回家,经常是拿上两三个馍馍当午饭,渴了就趴到水龙头上咕嘟喝一通,晚上停电了,就点着蜡烛或煤油灯写作业。
上高中时,离家更远了,只有住校,冬天的晚上就和同学挤在一个被窝里,背靠背相互取暖,早上起得早的同学要敲通水管上的冰引水来洗脸,晚上教室和宿舍里都熄灯了,好多同学还在路灯下边跺脚边看书。学生中一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高校录取通知书送到村里时,引来不少人的羡慕!因为村里每年仅能考出两三个大学生,所有的学子也只有通过高考这一条路能取得城市户口,可见城乡差别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时仍然巨大。
在第三个十年里,我工作了,那时公司劳资科通知职工进工地还要发电报,如果要联系工地施工人员,需要费几番周折才能找到人。后来,传呼机诞生了,联系方便多了。可是有时候工地离电话远,等对方回个传呼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多。后来,随着手机的普及随时随地都可以和亲朋好友联系。接着,电脑也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记得公司买回第一台电脑并让我操作时,那个兴奋劲就甭提了!后来公司又添置了财务软件、预算软件,还接入了互联网,与工地的往来文件资料通过E-mail传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几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政策引领下,村民都富裕起来,即便那些孤寡困难户也能每月得到政府补贴,村民都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政府和村民合作发展农副业,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许多富余劳动力还外出打工,为了鼓励大家种粮,不仅不用交公粮,每位农户还能得到一定的种粮补贴。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已经实现,下雨时再不用愁街道泥泞而无法进村。走入新建的校舍再也找不回儿时的一砖一瓦,只有那棵老槐树向来者诉说着沧桑。交通便利了,孩子们再不用啃干馍,每天骑车回家都可以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进村的水泥路整齐、干净,两旁栽种着婆娑的柳树,家家户户门前都种着柿子树和缤纷的花草,整齐划一,看着养眼舒服。一个外地的朋友听说家乡的手织布很出名,在参观后,感慨现在的农村今非昔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过三十年的风雨历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给老百姓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奔向富裕的阶梯。人民群众富裕了,国家才能理直气壮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了,祖国好比人民大众的源头活水,在她的滋养下,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2008年,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在首都北京成功举办了,让我们自豪地对全世界说:开放的中国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