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西部 砥砺奋进
1966年,新黄金城集团1701vip的前身——化学工业部第三工程处奉命从保定前往陕西,拉开了支援三线建设的序幕。1969年11月17日,经化学工业部批准,化工部第三工程处下放陕西,支援地方建设,驻地武功杨陵,随后化工部第三工程处更名为“陕西省化工安装工程处”。刚西迁陕西时,公司有400多名职工,为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1969~1970年公司陆续接收了400多名转业军人,同时新招400多名工人,到1970年底,公司员工达到1200余人。此后的三十年间,公司先后隶属陕西省基本建设指挥部、省第二建工局、省建工局、燃化局、石化局、重工业厅、石化厅。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仍然实行计划经济。当时公司年产值不到三百万,根据国家投资计划,公司先后承担了陕西省化肥厂、兴平化肥厂、西安化工厂、陕西重型机器厂第一期工程、877厂(商县10号信箱)、654工程、渭南化工厂、7101工程、橡胶研究所、西北第二合成制药厂以及南郑、商县、户县、蒲城、西安、韩城氮肥厂等数十个项目。那时候,施工机械少,只有扳手、撬杠、大锤、倒链等简单工具。尤其是吊车很稀缺,仅有1台15吨坦克吊和1台5吨汽车吊,另有1台5吨铲车和1台拖拉机,吊装大件设备,主要靠卷扬机、抱杆、锚点“绞磨子”提升,同时倒链、滚杠配合移动就位;日常作业大部分靠手抬肩扛来完成,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公司承担的6915工程六个2000m3油罐、7000米管道只用三个月时间高速度、高质量的建成,氨气试压一次成功,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承建的兴平化肥厂、红星化工厂生产的产品,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激情燃烧的化建人,以强烈的发展决心,紧跟市场经济步伐,先后参加建设了国家“六五”“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当时国内最大的石化工程南京扬子30万吨/年乙烯工程、山东齐鲁石化总厂、国内三大碱厂之一的江苏连云港60万吨/年纯碱主装置、延长油矿永坪炼油厂15。万吨/年常压蒸馏催化裂化装置、延安炼油厂50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等2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在石化建设市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十年代,生机勃发的化建人,紧紧抓住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会,及时转换经营机制,引进先进管理机制,制定了“立足省内、石化为主、全面开拓、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和“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经营战略,提出“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诚信、和谐、稳步发展的工作目标”,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购置先进技术设备,狠抓职工教育培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和企业综合实力。广大职工热情豪迈、斗志昂扬,用汗水和智慧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铸就一座座丰碑。期间,承建了宝鸡氮肥厂8万吨/年合成氨13万吨/年尿素工程、陕西省靖边-西安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延安炼油厂150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及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安装工程、西安化工厂4万吨/年离子膜烧碱6万吨/年PVC工程、青海格尔木炼油厂10万吨/年甲醇工程、青铜峡铝厂天然气管道工程等。其中,延安炼油厂一期、五期工程创全国同类工程最短工期记录……。
从1970年到2000年,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公司企业管理水平、经济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三十年间,化建人以艰苦奋斗、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砥砺前进的创业精神,使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公司产值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其它各项经济指标均较大幅度提升;投资千万元购置的50吨汽车吊等十多台大型机械设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承建的500多项省内外重点工程均一次开车成功,创造了一个个值得骄傲的“时代之最”,成为国内甲醇、氯碱、尿素等多个石化细分市场名副其实的“专业户”。受到国内石化同行们的关注,被誉为“地方军中的一匹黑马”。
三十年间,化建人“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打破思维定势及习惯做法,着力培养企业文化理念,“做大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在“依托石化、全面开拓、立足省内、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经营方针指引下,施工领域扩大到石油化工主业以外的十多个行业,足迹遍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先后获得“陕西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信用等级企业”“全国先进施工企业”“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建筑企业”等殊荣,为公司长足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书写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华章。
(陈练斌)